民盟80年▪为你写诗——一生缘定
编辑:冯红玲 发布于:2021-03-23
一生缘定——我与民盟的故事
王宝郑
(平顶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图书馆副馆长)
人这一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几十年就会过去,又如匆匆过客,一路风景万千变化,而人的一生各种缘分,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会铭记刻骨。我作为一名文化行业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是非常幸运,结缘民盟,在1996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至今已有25个年头,回顾起来,思绪万千。
想来加入民盟是偶然中也有必然,至今想来从不后悔。1989年我毕业于郑州大学图书馆学系,当年7月就分配到平顶山市图书馆工作,当时我的脑海中是没有一点政治概念的,了解民盟就是从图书馆开始。当时的图书馆馆长李全成是平顶山市民盟组织最早的盟员之一,当时担任民盟新华区总支主委职务,他主动给我们刚上班的几位年轻人介绍民主党派的情况,并极力主张我加入民盟。作为一名学生出身、政治几乎一片空白的我,还是很慎重的经过一年多的熟悉和考虑,最终决定加入民盟,因为我认为一个人总是要有政治归属。1996年填写申请入盟表,年底正式成为一名盟员,当年我27岁。后来常有人问我选择加入民主党派后不后悔,我就说缘分所致,不早不晚,因邂逅而美丽。
回顾我二十多年来的民盟历程,我一开始就倍加珍惜民盟身份,自觉以民盟甘于奉献的人文精神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合格的盟员。认真学习,提高素养,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盟章、统战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参加了市委统战部、区委统战部、市政协、区政协、盟省委、盟市委等组织的一系列考察学习调研活动。这些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参加一次次的活动,熟悉了工作,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比如,曾参加盟市委组织的毛泽东故里、邓小平故里、刘少奇故里、张澜故里、沈钧儒故里考察学习,了解到了伟人们和民盟缔造者的丰功伟绩和民盟优良传统。还曾参加过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革命圣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红色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了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作为一名老盟员,对于做好事做实事的民盟优良传统是有深刻体会的,也是努力去践行的。除了响应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外,还力所能及的主动带领所在的基层组织去做。二十多年来,我响应市委、区委统战部门,盟市委,区政协的号召,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数十次。比如,在2008年至2013年连续五年参加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年度民主党派专家服务团。我主要是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条件,结合岗位工作需要,为基层捐赠图书捐杂志或建设图书服务站,为解决基层看书难问题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先后参加或组织捐赠活动十几次,捐出科技、社科人文、医疗保健等图书上万册,帮助建立了近十个图书服务点。捐出对象有偏远的山区、城郊,有城市社区、中小学校。有的是散发图书,有的是帮助建立图书室,有的是帮助丰富图书室藏书。比如,曾经向市委统战部联系点鲁山林楼村捐赠1000册,向新华区城郊的龙门口小学捐书1000册,向新华区温集小学捐赠图书500册,向新华区武庄小学捐赠图书500册,向新华区郝堂社区图书室捐赠2000册。还连续几年参加盟市委参与组织的市民主党派徐洼村专家服务活动,捐赠数次达2000余册。还组织向新华区养老机构怡林公寓捐建图书室2000册。如果按价值计算,多年来所捐图书价值至少达10万元。参加这么多捐赠活动,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名誉表彰,就好像是作为盟员职责中的题中之义。我想,这也是民盟人的一种奉献精神吧。
在民盟的大家庭中,我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2008年至2013年的几年中,我实际上身兼两责,一方面从事本职图书馆工作,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盟市委机关事务工作上。当时,由于机关人员少,我基本上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文字工,包括做会议记录、撰写工作报告、撰写并上报工作信息、编印民盟期刊,参与组织盟务会议、调研活动、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等。我以极大的责任心对待盟务,不怕苦,不怕累,不讲时间,不计报酬,随叫随到,认真做了整整一届盟市委的会议记录、信息报道、盟讯编印。如果有所贡献,想来有几个亮点可以陈述。首先,策划升级《平顶山盟讯》。原来的盟讯是黑白打印,图片模糊,文有阴影,非常原始粗糙。经过我策划设计,实现了彩封彩图,机器印刷,图文并茂,看上去是非常漂亮的正规连续出版物。我认真撰写报道,组织文章,按时编印,包括正刊特刊一共编印了22期。彩印党派刊物这在平顶山几家民主党派中开了先河,也因此,盟市委被民盟中央表彰为信息先进工作单位。《河南盟讯》上也刊登了大量的盟市委工作信息,也荣获过盟省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其次,升级《平顶山年鉴》栏目。过去的《平顶山年鉴》中民主党派的栏目文字十分简单,除了基本组织概况外,没有更多的文字。我从2008年开始,优化增设栏目,增加文字内容,全面总结报道民盟市委盟务工作情况。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史志办的充分肯定表扬,并以此为模板对各民主党派栏目文字进行推广。第三,协助盟市委发挥文化界别主体特色作用。文化是民盟的第一位次界别,我发挥熟悉文化行业的优势,协助盟市委参与市委统战部或者盟市委的图书下乡捐赠活动。还协助盟市委组织了几次特色文化研讨活动,如组织举办朱六轩作品研讨活动、潘运明蹚将小说研讨活动、纪念季羡林研讨活动、张澜纪念研讨活动等,并联系在《平顶山日报》上刊登报道,民盟因此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回望十几年来,如果说为社会做了一些贡献,那基本上都是和民盟这个大平台分不开的。自2002年以来,我先后担任民盟新华总支委员、副主委、主委,民盟市委委员、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委,新华区政协委员、新华区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特约督导员。2013年我又被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委任为平顶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在这些党派职务和统战性质的岗位上,我都能以盟员责任意识高标准要求自己,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尽职尽责,很多提案建议得到采纳。据不完全统计,将近20年来,我在区两会、市两会上所提提案达百余件,为盟市委起草集体提案十多件,其中获得市领导、区领导批示的有多件。譬如,2009年提出的《关于挖掘香山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文化名片的建议》、《关于申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建议》,得到了当时市委书记的批示。并因此组成了以市政协主席牵头的平顶山市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申报领导小组,我全程参与申报工作,被委任撰写申请报告。2011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批准授予平顶山市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2012年6月,我协助市政协策划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及系列活动,其中有《香山大普门禅寺》专题邮册发行仪式,这个邮册的文字是我具体编纂。再如,盟市委一直呼吁推动宝丰中原解放纪念馆的建设,我数次协助盟市委组织调研,撰写提案或建议,参加征求意见会,最终推动中原纪念馆的宏伟蓝图终于变成现实,现在已经是宝丰乃至中原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
也正因为一些贡献,我于2012年被民盟中央表彰为“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先进个人”。我忘不了当手捧着猩红的表彰证书时,我无以言表的激动心情。工作不多,荣誉甚重!
在我长期从事盟务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的历程中,在区一级的工作分量尤重。民盟新华总支在民盟平顶山市基层组织中历史最久,人数最多,老盟员最多,责任更大。作为总支主委,多年来,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团结全体盟员努力为新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许多荣誉表彰。
回顾起来,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率先开启党派活动先风,让盟务活动经常化。在我担任总支主委之前,新华区各民主党派活动机制还不健全,组织活动很少,在我担任主委的当年,就组织了两项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年底我在自己单位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总支年度工作会议,邀请到了新华区委统战部长、常务副部长、主管党派的副部长等领导莅会指导工作,受到了肯定。在新华区统战工作年度编印的总结性图册中,民盟新华总支会议是唯一一家入册的党派工作典型。其后,积极开展组织活动成为区各民主党派组织的惯例。又如,在区两会换届时,我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到了更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名额。其前,区政协委员盟员只最少时只有3人,我则争取到了11个名额,其中每一届都有一名人大代表,这样让更多的优秀盟员参与到区两会工作中,为发挥盟员作用、提高积极性产生了良好作用。我的理念是:没有比较多的盟员参与,就难以保障盟组织发挥较大的作用。再如,我组织过的许多特色文化活动,包括到区所属中小学、区养老公寓、偏远村庄和城市社区捐赠图书,牵头举办民主党派郝堂社区专家服务活动等,大部分都是以新华区统战这个平台上实施的,受到新华区统一战线领导们的广泛好评。
坚持文化参政也是我建言献策的一个鲜明特色。我认为,坚持优势就是尊重职责。无论是在市政协,还是在区政协,亦或是参与社会工作,我都一贯坚持发挥文化界别优势。多年来提出文化方面提案数十件,对新华区和平顶山市的文化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也因此成为民盟总支参政的显著特色。我坚持参政议政说实话,建真言,鲜明提出规划建设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为此十多年坚持不懈。敢说真话,能说实话成为我在区政协系统的“光辉形象”,甚至有人戏称我是新华区政协的“代言人”。事实上,凡是我参加的区政协常委会、区政协调研活动、区政协民主监督联络活动、区政府专题议政会、区委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等,我都是积极的发言者,受到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们的肯定。我觉得关注社会建真言应该是民主党派人士的本色,如果虚与委蛇、不疼不痒,就不是党外人士的作为。
由民盟而及政协,我坚持合作亲历参与,亲自为政,发挥自己更大作用。我于2012年和2015年联合区政协、区委统战部组织举办了两次平顶山新华区香山文化研讨会,区政协是主办,民盟新华总支和区文化旅游局都是协办者,具体业务由我组织,包括联系邀请省市县专家,编印会议论文集、组织会务等,会议成果丰富,影响巨大。2012年我参与到新华区重大文史资料《观音祖庭大香山》一书的编印工作中,由区委区政府支持,新华区政协主持,我具体担任主编,历时两年多,2014年9月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成为宣扬平顶山香山历史文化、推介新华区的重要媒介。2015年接着我又参与到新华区政协另一个重大文化工程编纂《新华区政协志》。我参加策划、研讨、撰文、审改全过程,2020年10月出版,为宣扬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为此获得了新华区政协的奖励。另外,2010年以来,我帮助新华区文化旅游局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项目体系,直接参与一些项目的推荐、申报,受邀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参与所有项目的评审,打造了一批鲜明特色的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可以说,在我的直接努力下,新华区香山文化已经成为靓丽的文化名片。
十几年来,我还参与到市政协的一些重大文化工程。2006年市政协立项专题调研课题“平顶山滍汝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调研”,我参与全过程,并具体执笔,撰写了2万余字的系统总结平顶山历史文化的报告,受到肯定。2020年,市政协立项编纂《神奇的城市平顶山》,我深度参与其中,参加研讨,撰写文稿,帮助顺利出版,成为宣扬地方人文的一张靓丽名片。同年,市政协又立项,与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编纂《平顶山十大历史名人丛书》,该丛书共计10个分册,我受邀担任总主编,全面负责丛书的策划编纂工作。丛书一旦出版,将又是宣扬城市文化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功不言说,文脉得以相传足矣!我微不足道的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广泛好评,连年被评为区“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人”、“优秀提案”,也被评为过“社会工作先进个人”。我一直认为,参政是发出声音,能直接去做才是极致,踏踏实实做一点具体工作才是真正的做实事。
基层组织虽小也大,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心去投入。我深知责任重大,多年来,我坚持在盟市委、区委和统战部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组织建设。做到发展盟员规范化、学习活动制度化、社会活动特色化、慰问盟员具体化。2020年以来有两项工作印象深刻。一是响应盟市委号召,认真组织好新冠防疫捐款工作。新华总支是新华区各党派中最早组织捐款的党派基层组织,也是平顶山市民盟各基层组织捐款最多的总支。二是不能丢、不能忘,最大限度慰问关爱老盟员。我们经过争取区统战部的支持,实际看望老盟员20名,做到了应看尽看,充分体现出了盟组织对老盟员的关心。其中,有的老盟员因为信息变动,我们是经过反复查找才取得联系的,见到那一刻时,老盟员们都表达了对盟组织的无比感谢之情。
风雨洗礼,不失风骨。政治身份已经成为我鲜明的政治色彩,盟员意识已经融合成为我的个人坚定信仰。在本职工作中,时刻不忘党派身份,自觉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做到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名利的超脱性。多年来,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社科项目建设,多次获得过中国图书馆学会、省文化厅和市级的表彰。特别是十几年来,我致力于平顶山地域文化研究,受聘为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地名委员会地名专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担任很多社会文化团体职务,自己组织多次、参与数十次各类文化研讨活动,参加了多部大型图书的编纂工作,参与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文化名片的打造,为文化的传承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已经出版的市委宣传部主持的《鹰城古韵》、市民政局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平顶山郡》、市政府主持的《平顶山市志》和《平顶山年鉴》、省委台办主持的《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鲁山县政府主持的《墨在鲁山》等。正在参与市政协主持和《平顶山市十大历史名人丛书》、市民政局主持的《平顶山地名文化丛书》主要编纂工作,我自己也出版了个人诗集《诗歌人生》。这些工作,或多或少,都印染有一种盟员意识的痕迹。
二十年的盟员经历,是光荣的历程。让我知道了实践出真知,通过积极参与事务,更加了解民盟工作规律和民盟一脉相传的人文精神。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费孝通先生总结出的“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民盟优良传统。还让我更加懂得了民盟的人文精神,作为民盟人,应该坚守住忧国忧民、勤于实践、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什么时候都要不忘初心,否则会贻害无穷。事成于勤败于惰,成于公败于私。胸怀天下,才可以天下为公。
民盟成就我,我不负民盟。我以我热血和激情,奉献了我二十多年的年华和微不足道的才华,而民盟也成就了我多彩的人生。有人曾以世俗的眼光问我加入民盟后不后悔时,我说缘分所定,丝毫不后悔,我想今后仍是如此。
感谢相遇,有盟更精彩!
- 电子公告
- 更多 >